查看原文
其他

看得更远,听得更清,算得更快——从2K22M到2K22M1,看“通古斯卡”的升级改进

某乎的彩云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2024-09-06

本文是收费长文是剑走偏锋还是工业垃圾?苏联2K22“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简要分析的配套免费阅读文章,强烈建议读者阅读长文,毕竟那是主干部分。

1982年,苏军小批量生产服役的“通古斯卡”是基本型,系统GRAU编号为2K22,发射车编号为2S6,采用源自ASU-85自行火炮深度大改的GM-352底盘,火炮为2A38,导弹为9M311。这种白板“通古斯卡”带有试验色彩,生产数量很少,而且因为后来白板“通古斯卡”几乎都进行了升级,所以留下的照片极少。

“通古斯卡”真正成熟的产品是1990年8月定型投产的“通古斯卡-M”,GRAU编号为2K22M,发射车编号为2S6M,底盘还是GM-352,火炮改为2A38M,与2A38结构相同但寿命延长,导弹型号还是9M311。在“通古斯卡”的收费长文里,对“通古斯卡”全系统的介绍基本都以这个2K22M“通古斯卡-M”为基准。

2S6M“通古斯卡-M”发射车

与白板“通古斯卡”相比,“通古斯卡-M”的改进一个是升级了车载电台,因为在团属防空连指挥所里,原来的PU-12空情指挥车逐渐被9S737空情指挥车和PPRU-1M对空搜索雷达站替换,所以配套的语音电台也进行升级,能与9S737和PPRU-1M连通。第二个改进是升级了为全车供电的燃气轮机发电机,工作寿命从300小时升级到600小时。

9S737空情指挥车

作为“通古斯卡”系统的完成体,“通古斯卡-M”的性能在1990年代属先进水平,但仍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它与空情指挥车之间只能用语音通信,不直观,过度依赖人力,一旦出现多向多批次目标车长难以处理;它的GM-352底盘生产线在白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身难以保障底盘生产和维护;9M311导弹的光学跟踪容易受到敌方光学干扰,导弹针对巡航导弹等小型高速目标毁歼概率不高等。为此俄罗斯在2003年推出了“通古斯卡”的第二代改进型2K22M1,即“通古斯卡-M1”。

“通古斯卡-M1”(左)与“通古斯卡-M”(右),外观上前者明显换了新型搜索雷达,另外炮塔顶部多了一个光电球。

首先,“通古斯卡-M1”采用俄罗斯国内生产的GM-5975底盘,实现全系统国产化;发射车与空情指挥车之间通过数据链连接,能直接在车载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目标信息,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和直观性,提高了对抗多批次目标的能力;升级车载火控计算机系统,提高了反应速度和计算精度。

“通古斯卡-M1”单车有了数据链,能在综合显示器上直接显示上级发送的空情信息,而不是以前那样车长用电台收听语音播报。

车载火控设备进行了升级,多了好几个显示屏。

针对9M311导弹的缺陷,“通古斯卡-M”采用升级版的9M311M导弹,有效杀伤斜距从8000m增大到10000m;弹尾用带编码的脉冲灯代替曳光管作为车载光学跟踪通道的跟踪目标,由于脉冲灯编码有唯一性,敌方光学干扰难以欺骗;引信由激光近炸引信改为无线电近炸引信,对巡航导弹等小型高速目标拦截概率提高了1.3-1.5倍。

“通古斯卡-M1”的导弹升级为9M311M,最大杀伤斜距、抗干扰和拦截高速小目标能力都有提升。

针对导弹的光学跟踪通道,“通古斯卡-M1”用一个综合光电球代替了光学瞄准镜。该光电球装在炮塔顶部,集成了电视摄像和热成像通道,电视摄像机能在不依赖雷达的情况下跟踪目标,还大大简化了射手操作,热成像通道终于让“通古斯卡-M1”有了夜间使用导弹的能力,较大程度上治好了夜盲症。

“通古斯卡-M1”炮塔顶部取代光学瞄准镜的综合光电球

但是,由于俄国防开支受限,“通古斯卡-M1”的数量占比还是不高,主要装备少数样板部队和用于外贸展示,俄军中大部分还是1990年技术状态的“通古斯卡-M”,甚至更老的ZSU-23-4M4仍在服役。在目前的俄乌冲突中,我们既能看到“通古斯卡-M1”,也能看到更老的“通古斯卡-M”。

乌克兰战场俄军还在使用的“通古斯卡-M”

—完—

相关阅读:

让其他“自行高炮”一夜沦为垃圾——苏联ЗСУ-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

“石勒喀河”的小雷达搜索视角那么窄,够用吗?别急,苏军有原始的数据链

弹炮结合青春版——ЗСУ-23-4М4/M5自行高炮,这类改装方案有前途吗?

白嫖那么多,还被彩嫂骂,不写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